南京江北新区:获批五周年,品质之城跃然而生

2020年06月02日22:20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国家级新区和自贸片区两区叠加,南京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主战场,城市建设的新主城、新空间……获批成立五年,南京江北新区,一座品质之城跃然而生。

改变,无处不在

中国(南京)细胞谷

五年来,南京江北新区辖区人口增长了80万,其中三分之二是18岁到34岁的年轻人,2019年新区全年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376名,引进院士20余名,他们带着团队和项目为产业链、创新链而来。GDP达到1800亿元,增速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已分别达到300亿元、900亿元,集聚各类金融资本4000亿元。高企数量从273家增长至717家,新型研发机构增至46家。

2019年8月江北新区正式“入群”自贸区,挂牌以来日均新增企业47家,同比增长35%。“我们对在江北新区的合作充满信心。”华为IT产品线副总裁董理斌说。剑桥大学建校800年来唯一以大学冠名的海外科创中心在新区落户,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加州大学伯克利研究中心、中美生命可持续研发中心,也陆续将其未来研发的重点安放在了江北新区。

民生,以人为本

江北新区滨江风光带

一条宽6米的绿色廊道纵贯整个核心区——青龙绿带,这是江北新区重点打造的大型生态景观工程,西起老山脚下,东至滨江风光带,全长约7.5公里。青龙绿带启龙亲江乐园,是亲子活动的最佳空间。迎宾大道的栾树、凤滁路的樱花、换新的浦口公园、绿草莺飞的朱家山河……江北新区就这样被建在了花园里。

“您好,我是社区网格员,生活和就业有什么难事儿都可以联系我”,江北新区千名网格员成了“最懂你”的邻居。五年来,江北新区新增两家三甲医院,已经开业的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所有科室医护人员均从本部派遣,中大医院更是将本部迁移至江北,拟于2024年开业。出行也更方便了,江北大道、横江大道陆续贯通,桥北片区道路和散落的断头路也陆续打通。

改革,大刀阔斧

 

互联网+金融政务服务区

获批五年来,一张立体多维的改革网络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等方面有效运行着。

“江北新区5年来发展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改革精神,正是这种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精神驱动,江北才能从一个城郊结合部,逐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示范区。”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说。新区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抢抓自贸区发展新机遇,重要和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去行政化,这是江北新区在改革中迈出的坚定一步。江北新区探索推出“大部制+园区”组织模式,将一般区县设立的38个部门大幅精简为15个职能机构,精简管理层级,提高行政效率,同步力促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领域改革。

自贸区南京片区落地后,江北新区管委会与自贸区南京片区管委会一体化融合运行,实现体制精简高效。同时,围绕新区“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新区设置了6个产业平台,聚焦产业方向,集成资源推进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在江北新区,用人机制也更加灵活,“身份”逐渐模糊,岗位的适配性才是主要考量因素。

在社会治理方面,江北新区率先在全市实施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工作,通过统一设置“6+1+3”组织架构,充分赋权赋能,推动街道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全面推行“网格+网络”社会治理模式,开发建设江北新区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云平台,通过技术的力量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江北新区持续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出台《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试行)》及实施细则,设立50亿元专项基金招揽、奖励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大力推进人才个税实现九成奖补。

在自贸区的框架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成果也在不断扩大。江北新区还探索完善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模式下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制度,持续推进服贸集聚示范区建设。“证照分离”改革范围由江北新区直管区扩大至全域,改革事项由100项调整为106项。江北新区核心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方案也已完成,显著提高环评审批效率。(江小北) 

(责编:张鑫、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