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去行政化,让活力迸发

2020年06月23日18:25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38个部门精简成15个,大部制扁平化,干部竞聘、能上能下,绩效考核、能进能出,街道不再是管理机构,重在服务……

成立5年来,南京江北新区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动真刀真枪”,从管委会层面到产业平台再到街道,“机关”的味道逐渐淡去,放开的是束缚、身份,提高的是动能、效率。

大部制、综合性、扁平化

自贸区南京片区政务服务中心 江小北供图

江北新区在2017年优化完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突出“去行政化”方向,以“大部制、综合性、扁平化”为原则,从原来38个部门精简为15个职能机构,围绕“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设置了5个产业平台,形成产业聚集。

部门是江北新区行政管理的“小元素”,精简的15个职能机构包含着213条职责5100项行政权力事项,其下不再设置科室。

自贸区南京片区落地后,江北新区突出制度创新职责,增设自贸区综合协调局、自贸区制度创新局作为自贸区建设的工作机构,进一步推动新区管委会与自贸区南京片区管委会一体化融合运行,实现体制精简高效。

“大部制+专业小组”,园区事园区办

研创园休息区 江小北供图

去行政化,江北新区各产业平台是主要阵地,“大部制+园区”模式在新区发展得如火如荼。每周四早上8点,研创园主要负责人都会准时出现在园区餐厅,等待他的“朋友”出现。这些“朋友”是园区内的企业家、创业者,早餐桌上,他们可以开门见山提出需求或建议,当面说,现场解决。

园区是“政府眼中的企业”,又是“企业眼中的政府”,那么,究竟该如何定位自身?去年年底,研创园将重心倾向于服务。管理办公室分7个内部工作单元,单元之下设立专业小组,形成“大部制+专业小组”架构,部门抓管理,小组抓服务。

江北新区突出园区事园区办,像研创园一样,各管理办公室在产业发展规划、财政财务管理、招商招才、基础建设以及下属平台管理等方面享有自主权。

聘任模式,激发人才能量

“人”是改革的核心,机制赋能,人的能量才能被大大激发。“把适合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使人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释放更大‘能量’。”在江北新区,人员能上也能下,能进也能出。

目前,江北新区是全员聘任模式,以2年为一聘期实施干部竞聘。据了解,去年竞聘后江北新区新聘任80后干部74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40.3%,不再续聘干部也有30人。今年,针对干部“出”的办法,江北新区也正式出台,动真碰硬式淘汰。

去行政化“下沉”街道

自去年改革开始,江北新区各街道就逐步形成了“6+1+3”的构架,原来设置的20-30个条口,现全将175项职能归并到6大工作板块、1个执法大队、3个中心来承担。部门变大、人员变少,原先街道班子成员从分管部门领导变为新机构部门负责人,管理层级减少一层。无论是部门负责人还是工作人员,相应要成为“全科型”,比如要管理社会事业办,就得熟悉教育、医疗、民政等各项工作。

一支队伍管执法,是新区街道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措施。目前,新区组建7个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和新材料科技园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将390名执法人员及执法辅助人员下沉到街道。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汇集了各方面的检查执法人员,负责城管、市场监管、国土、环保、水务、安监、职业健康、卫生、民政等十二类执法事项,开展日常巡查、执法、网格报送事项的处置工作。

江北新区在全市率先开展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已然走出了街道体制机制改革的特色之路。今年街道内涵式延伸将真正推动改革由1.0向2.0版本转变,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全方位变革。综合执法一队伍,审批服务一窗口,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探索构建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江小北)

(责编:张鑫、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