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为进一步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相关工作的决策部署,全方位反映全党全社会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陆续走进全国各地。江苏之行已于7月下旬启动,调研团队走进苏南苏北多地,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江苏干部群众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迈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生动故事。
家家住别墅,人均纯收入超过4万元、全村经济总量突破8亿元……
走进江苏省海门市常乐镇中南村,全国文明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江苏省小康示范村等荣誉让人艳羡。中南村大力开展村企共建,实现产业兴村,村民增收致富,曾经的落后村正朝着“苏中第一村”的目标迈进。
抓住南京青奥会这一契机,大埝村通过打造自行车主题文化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如今,水墨大埝作为南京唯一以体育运动休闲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全村吃上了“美丽饭”。2019年,该村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村集体收入近300万元,双双翻了几番。
走进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一派现代农村的新貌展现在眼前,矗立在村口的石碑告诉人们:这里是“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
回眸改革开放以来,垫湖人不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精神,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模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引导农民创业就业,持续书写着“春到上塘”的新篇章,成为宜工、宜商、宜农小康村的现实样板。
左范民族村曾是阜宁有名的经济薄弱村,正是受益于这样的精准帮扶,村民们不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级优质医疗资源,58户建档立卡低收入群众也全部脱贫。村集体收入去年更是达到39.6万元,步入了全面小康的新阶段。
从贫穷落后的破旧村庄到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左范少数民族村旧貌已换新颜,走出了一条全面小康的蝶变之路。
种瓜是为了得瓜,但在江苏沛县敬安镇的唐楼村,人们种辣椒是为了收获辣椒种子。种子比辣椒“值钱”,这是村民们在生产中长期形成的共识。
你或许想不到,小小的辣椒种子对这个“苏北最大辣椒制种专业村”的贡献:村里九成以上的农户依靠辣椒制种实现致富,大家靠它盖起了小楼,开上了轿车,甚至有村民办起了公司,资产过千万也不稀奇。
土里刨食,能不能让一个经济薄弱村快速走上小康路?东庄村用事实证明:能。
作为江苏邳州市邢楼镇念好“土地经”的代表,东庄村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经营模式,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让一个曾经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这个村集体年纯收入过百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
56岁的费玉美是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宋集村村民,丈夫前几年因病过世,为治病他们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
如今,费玉美把3亩田流转给了村里,每年得到近3000元保底流转费用,她在村合作社里务工每月能赚到2000多块钱。2019年,费玉美家脱了贫。截至2019年底,淮安区累计实现11.65万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实现全面脱贫。
丘陵起伏,美景迎送,南京市高淳区东部一条48公里的“桠溪生态之旅”风光带蜿蜒曲折。连绵的青山下,金灿灿的稻田、姹紫嫣红的花海、粉墙黛瓦的民居构成一幅山水田园画。
“慢城”已然成为高淳的一张名片。它犹如一卷徐徐展开的水墨画,从东部的“山慢城”延展到中部“文慢城”和西部“水慢城”。它又像催化剂和引领器,推动当地走出一条村美民富产业旺的发展之路。
作为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沭阳县花木种植面积约60万亩,从业人员达30万人,年产值超过了160亿元。
“花木是我们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重点扶贫产业。”在沭阳县扶贫办主任周铭敏看来,经过多年发展,借力“互联网+”的东风,沭阳花木产业正逐步由主产区向南部等贫困地区扩展,更多的低收入农户以此实现了脱贫增收。
十年光景,为生态留白的仪征“后山区”模样大变,一抹绿色生发出勃勃新机。
仪征南部的沿江岸畔,近年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也经历了一番调整:拆除船厂,江岸复绿,高新产业纷纷落户,发展动能调绿调优。如今,仪征南北呼应同频共振,在小康之路上共掘“绿金”,筑牢了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大道康庄江苏篇
小康之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大道康庄走进宿豫区
大道康庄走进高淳区
大道康庄走进淮安区